佛洛依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(自我与本我)书评
2023-09-23 14:08:26 已编辑 上海
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,我去学了心理咨询师,年少时在图书馆借了《梦的解析》,但是看不懂又还了回去。这次看到这本《自我与本我》,迫不及待的想看。 《自我与本我》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:《超越唯乐原则》、《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》及《自我与本我》,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。 其中的《自我与本我》发表于1923年,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,被公认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新颖的、革命性的描述。 现在我看的这本是专家伴读版,由李孟潮博士全书伴读。在本书收录的三篇佛洛伊德的作品前,李博士做了导读,分析和转述佛洛伊德的理论,并帮读者梳理了一下思路。在前读完李博士的伴读后,再去看佛洛伊德的原文,会更加有体会一些。 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 弗洛伊德从心理学的视点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(ID)、自我(ego)、超我(superego)三部分组成。 本我(ID),即原我,是指原始的自己。 自我(ego),其德文原意即是指“自己”,它遵循的是“现实原则”,为本我服务。 超我(superego),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,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,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,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,它所遵循的是“道德原则”。 自荣格在1922年《论分析心理学和诗的关系》一文中提出“集体无意识”以来,研究者对弗洛伊德的指摘似乎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持,进而对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不屑一顾。然而,“集体无意识”并非荣格的原创性观点,而是直接抄袭了弗洛伊德的思想。 弗洛伊德于1921年发表《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》,直接表明了“无意识本来就是集体的”:“我们的有意识行为是某种无意识的基质引起的,这种无意识的基质主要是由遗传影响在心理中形成的,它由无数代代相传的共同特征所组成,这些特征便形成了一个种族的天赋。”也就是说,个体并非是孤立的,“在个人的心理生活中,始终有他人的参与”,个体心理学和集体或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,个体心理学在广义上也是集体心理学。 这本书需要花时间慢慢体会,而且也不是读一遍就完结的书,让我慢慢领悟。
投诉
有关键情节透露